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北邮国家级“金课”的魅力课堂!

团结奋进的 北京邮电大学 2023-09-01

 BUPT  北邮 


坚持以本为本

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

坚持理工融合、科教融合

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突出时代和技术前沿

倾力打造魅力课堂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近

北邮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感受极具信息科技特色

理论实践结合、创新创意十足

精彩纷呈、魅力四射的

北邮课堂~

软件项目管理

课程负责人:韩万江

团队成员:张笑燕、杨金翠、陈晋鹏、高慧

课程简介: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门软件工程专业课,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管理好软件项目的能力,并逐步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特色:

1.RAE与BOPPPS结合的多维度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与线下、老师与企业专家、老师与学生、传统与智慧等多维度混合教学模式。

2.产教研思一体化框架。实施PBL、案例分析、前沿拓展、轻度翻转、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嵌入式思政、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覆盖Bloom六层教育目标。

3.教学资源丰富、共享历史悠久。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丰富,国家规划教材、北京市优质教材同步持续改进,百余所高校共享,是国内课程共享最好课程之一。


R语言数据分析

课程负责人:艾新波

课程简介:

《R语言数据分析》在线课程面向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开设,重点讲授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方法论、编程工具R语言以及经典算法模型。课程自2019年底在学堂在线上线以来,选课人数已超过7.5万,并被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众多院校选为学分课。课程参加了由中宣部、发改委、中央军委、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课程特色:

1.道、具、术有机融合。课程对数据分析内容体系进行了深度再创造,从问道、执具、博术三个篇章,递进式讲述方法论(道)、编程工具(具)和算法模型(术),实现了道、具、术的内在统一。

2.传统文化与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气象万千、数以等观”,“观数以形”,“相随相伴、谓之关联”,“所谓学习、归类而已”,将前沿技术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体会到数据分析的大道至简和衍化至繁。

3.算法原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课程将算法原理与思政内容相互解读、使二者相得益彰,既从思辨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了高度概括、也从数据分析的视角赋予了思政内容新的实践内涵。


基于VR的集成电路设计、

制造与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负责人:崔岩松

团队成员:韩可、路卫军、陈科良、潘大发

课程简介:

《基于VR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验。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向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成品”的产业链、全流程开发过程,利用虚拟现实及信息处理技术,创建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的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特色:

1.以学生为本,自由流畅的人机交互模式,逼真的沉浸式实验体验。实验平台采用云服务、跨平台、全终端的虚拟仿真实验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实验体验,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全面详实,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清晰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及生产全流程。实验内容与科学研究成果相融合,紧跟深亚微米工艺及当前纳米级先进工艺的发展趋势,实现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成品”的全流程实验。

3.线上平台全程开放、资源完备独立易用、便于学生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实验过程有效增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


拒绝服务攻击检测

课程负责人:王东滨

团队成员:武斌、杨榆、崔宝江、周亚建

课程简介:

《拒绝服务攻击检测》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内容。通过自主设计拒绝服务攻击环境,开展网络攻击程序开发、分析工具使用和网络攻击检测等实验内容,完成网络安全实践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特色:

1. 案例引入,兴趣驱动。通过网络安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原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网络安全检测和防护机制的思考,以及实验实践网络安全技术。

2. 过程考核,分段评价。课程设置有网络安全原理学习、技术应用、实验实践等多个考核环节,依据学生对不同过程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实验

课程负责人:赵同刚

团队成员:孙丹丹、史晓东、高英、刘歆畅

课程简介:

《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实验》课程在多年建设中,紧随电子信息新技术,与时俱进。课程精心提炼经典基础内容,也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引入实验教学。

课程特色:

1.课程中提出“微实验”的教学模式,是传统实验的创新,已制作“微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十余个,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可多维度参与实践过程,构建有技术、有活力的实践课堂。

2.注重内容建设,更加关注基础实践平台、智能化网络实验室建设,为线上线下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培养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负责人:李学明

课程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面向视觉特效、游戏设计、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

课程特色:

1.注重教学内容与应用的关联性。将影像拍摄、剪辑、特效制作等过程中涉及的数字图像处理案例引入课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实现,并与Photoshop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有配套的教学课件,近200个Python示例程序,20多小时教学视频及覆盖主要知识点的随堂测试题库。


财务管理

课程负责人:何瑛

团队成员:彭若弘、张宇扬、周慧琴、车培荣

课程简介:

《财务管理》课程基于“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多维互动”的教学新要求,从重塑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科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持续优化课程与课堂,让课程优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融入了“以学生为本,教与学互动”和“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最终达成提升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改革目标。教学创新特色包括:专业授课+思政元素;经典教学内容+前沿性和行业特色;多元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科研双轮驱动+师生共进。

课程特色:

1.专业授课+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全过程浸入式的价值观培育和系统管理思维培育,真正成为学生的“专业老师和人生导师”。课程讲授坚持倡导:将会计与财务语言转化为管理语言、“传统制造业+重资产密集+轻资产运营”并重、“战略的眼光+市场洞察力+财务方法与工具”并行、培养学生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追求“企业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

2.经典教学内容+前沿性和行业特色:教师在讲授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跟踪分享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典型案例,对于充分体现行业特点的重资产密集型电信企业及轻资产运营互联网公司给予充分关注,以体现课程的动态性、前沿性和行业特色。渗透信息技术变革与财务转型成果,尽力做到实践理论化、理论本土化。

3.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践行情境式、小班制、高互动、深度浸润;让学生能够抬起头、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课堂参与度;教学考核控制中心前移,把课程学习的末端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既关注“如何教”,更关注“如何促进学”。


镜头语言设计

课程负责人:贾云鹏

团队成员:郑晓发、李萌、张若宸

课程简介:

《镜头语言设计》以视听语言的初步认知为基础,以非赏析性的创作态度来教授镜头语言设计技能;通过联合创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运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及表达情感的能力,最终为培养能解决复杂创作问题的新文科数字艺术人才打好基础。

课程特色:

1.以“思政为引、知识为用、创新为翼、实践为法”的教学思路为引领。构建“主线-发散”的树形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行业需求视角进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使用镜头语言知识创作作品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 实施“课内探索-课外深化”的教学模式。课内结合现场演示与课堂实践、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形成师生共创的学习共同体;课外开展分组创作练习,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基于信息化手段,开展IED联动的多维师生互动教学。借助微助教、教学云、微信群等平台,数字化管理教学,形成课前互动(Interact)、课上探索(Explore)、课后研讨(Discuss)联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现代交换原理

课程负责人:卞佳丽

团队成员:罗红、段鹏瑞、孙岩

课程简介:

《现代交换原理》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充分体现了其“具有深厚网络通信背景”的专业特色。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课程在使学生深刻理解交换原理和相关技术的同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交换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程特色:

1.高新引领,以学生高阶能力培养为引领,深度与广度兼具、基础与前沿并重,构建面向新工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创新迭代,建设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思政等适应互联网时代泛在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

3.科教融合,自主研发课程实验系统,构建能力驱动的多层次多类型实践教学体系。

4.多元评价,创新“学生评学”评价方式,实施全过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信息论

课程负责人:许文俊

团队成员:司中威、顾昕钰、林雪红

课程简介:

《信息论》由周炯槃院士率先在国内创立,是全国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信息表征、度量、压缩、传输、处理的基础理论,为现代信息人才构建理论根基和系统化视角。

课程特色:

1. “CUBE”教学理念克服课程痛点。深挖课程痛点,提出全新的“CUBE”教学理念,实施“思政内容-前沿技术-理论知识”融为一体的立体化课程创新建设。

2. “内生式课程思政”培养家国情怀。由课程本身衍生出体系化思政内容—内生历史、内生素材、内生情怀及内生实践,实施内生式课程思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热爱课程。

3. “闭环式科教融合”落实科教相长。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激发科研,教学科研闭环相长,培养学生理论融入实际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负责人:俎云霄

团队成员:李巍海、侯宾、张金玲、李宁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类等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电路,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工程观点、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特色:

1. 强基筑能,思政浸润: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培养能力,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

2. 虚实结合,激发兴趣:理论知识、工程应用、仿真和硬件实验紧密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多维度教学内容;线下-线上、课内-课外、个人-团队结合,实现知识的学习、内化、巩固、提高一条龙的多维度学习环境。

3. 目标导向,综合评价:讲授、练习、总结、测验等学习过程系统化,形成夯实基础、拓展思维的多维度教学过程;作业、展示、讨论、考试成绩综合考虑,形成注重过程与能力的多维度考核方法。


互联网创业实践

课程负责人:刘丹

课程简介:

《互联网创业实践》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多专业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文化科技融合、系统性教学、进阶式提升的基本原则,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创业启程、产品创新与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创新创业项目设计,每个学期完成一个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内容模块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实践教学方案。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理论教学、社会调研、社会实践和考核评估。课程组从科技创新与应用、社会服务创新与应用两个维度构建实践基地,并与工信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依托实践平台构建起系列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实践成效进行课程考核。

课程特色:

1.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入融合。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命担当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所在。学生们深入街道社区,自主设计、精心开展创业实践,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制作成微视频;参与线上线下困难人群关爱探访、困境青少年帮扶、科技小讲堂等实践,得到《北京日报》《北京海淀》公众号等平台的报道,成为强化社会参与、助力养老服务改革的典型。 

2.系统性学习融合实践教学过程。从大二上展开为期四个学期的长期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的持续培育,结合企业参访、社会调研、公益实践等多种实践模式,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走马观花式的社会实践形式。鼓励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通过社会实践发现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带动专业学习,通过实践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服务社会的成就感鼓舞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3.构建多维度融合的教学体系。打破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创项目、竞赛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的界限,提供从专业技能训练,到创新意识启蒙和服务社会意识培养,到综合素质提升,直至实际应用场景能力锻炼的多维度教学体系。从以知识传播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到以应用场景为中心、解决复杂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北京邮电大学将继续以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为契机,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力争打造出更多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交叉性的“金课”,切实推动学校本科课程的内涵性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教学

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培养更多

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贡献北邮力量!

 BUPT  北邮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制作: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记者团

来源:教务处

排版:耿立

责编:董思捷

审核:胡启镔、申晶晶



精彩回顾:

邮子心声丨我与父亲很“合拍”~

BYR档案处理攻略来啦,助你轻松应对毕业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